2016年03月18日

由“讓部長通道更長些”所想到的

3月1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隨著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結束,標誌著為期近半個月的全國“兩會”已經落幕。此時此刻,回想起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留下的很多精彩瞬間Pretty renew 傳銷,讓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眾所周知,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亮點,就是人民大會堂北門內有條“部長通道”,是“兩會”記者們都熟悉的地方。因為各部委領導與會時,都要從這裏 經過,所以這裏成了媒體最方便與高級官員接觸的地方。今年“部長通道”成為報導新亮點。部長們逐步適應和主動參與這種“通道採訪”,不少部長還表示,不回 避敏感問題,歡迎記者提問。只是時間太短暫,對記者的提問水準要求較高。
不管是總理記者招待會、部長通道發佈會,還是政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人大舉行的發佈會韓國人蔘,都會涉及到談股市、談經濟、談養老金、談下崗、談簡政放權、 談文保、談新經濟、談醫保聯網、談政務公開、談五險一金、談三農以及 談中美關係、談中日關係、談中俄經貿、談亞太局勢、談兩岸、談香港等一系列國計民生和內政外交的話題。例如,政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涉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 改革、惠及民生共用發展、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提振經濟發展信心等酒店高級文憑, 主題看似宏大,實則照應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人大舉行的發佈會,部長們關於“農業、外交、科技創新、全面二孩和金融改革、教育改革、計程車改 革”等國計民生的話題,無一不是在回應“呼吸的痛”“養娃的苦”和“打車的難”“投資的困”等社會關切。“環球時報一向問題犀利”“今天天氣很好,我以為 記者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會是和大氣有關的問題”……部長們“答記者問”的這些感受,來自於記者提問的“尖銳”與“犀利”,也體現著新聞發佈會的水準與開度。 重點、難點、痛點,往往是繃得最緊的弦,是含糊其辭、敷衍了事還是坦誠面對、真誠回應,既是水準的體現,也是態度的折射。發佈會要開得好,必須有這樣的 “問題導向”,那些答非所問的大話、無可奉告的托詞,只會讓人給出“負分”。
不管是代表委員還是部長們,“應對媒體”肯定不是其首要職責。 不過,“部長”“代表委員”這樣的身份,本身就是極有號召力的標籤,媒體希望聽到他們權威的聲音與表態。換個角度看,在發佈會上表現出充分的誠意,以答記 者問為契機進行充分溝通,何嘗不是一次尋求支持和認同的機會?回看一些發佈會實錄,環保部部長手邊一摞摞的資料,衛計委一位副主任解答分級診療時的“一二 三四”,翔實而嚴謹,贏得不少加分。不僅是新聞中心的專場發佈,備受關注的“部長通道”,其實也在進行著一場場小型的新聞發佈。可以說,“部長通道”的開 放開明、主動有為,折射著今年全國“兩會”新聞發佈的整體氣質。“部長們真的‘拼了’”“這是一個‘意外福利’”……從記者的反應也可見,部長們做足了工作、展示了誠意。公開感謝“痛斥號販子的姑娘”、駁斥“網上流傳的延遲退休時間表”、增加免稅店“促進境外消費回流”等,都不是問出來的,而是“抖”出來的料,可謂“百姓有關切、部長有回應”,難怪媒體呼喚“讓‘部長通道’更長些”。
“你的關心在這裏能得到回應”。走上發佈臺應成一種常態,也該是一種姿態。越敏感越複雜就越該說清楚,闡述政策,解疑釋惑,這樣的發聲才更有含金量,這樣的聲音才是“兩會好聲音”,值得我們繼續發揚下去。



Posted by cids  at 12:51 │Comments(0)

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
<ご注意>
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